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临床上独特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胸部x线片示双中下肺野网状阴影,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障碍,致病原因不明,病情持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为一种独立的、高度致死性疾病,其预后与肺癌相同,有待于深入研究以揭示其致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对ipf认识的进展
1935年hamman和rich首先报告4例严重呼吸困难、紫绀的患者,均在半年内死亡,1949年发表了4例病例的肺部病理改变,并命名为急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1975年liebow根据病理形态学特点提出了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将ipf分为5类〖2〗uip、dip、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样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后人又结合临床表现认为dip和uip可能是ipf病程中的不同阶段,即dip为早期肺泡炎阶段,uip则为肺泡间隔及间质纤维增生阶段。也有人则认为,根据浸润细胞种类和组织病理学改变ifp应分为以dip或以uip为主的不同类型,因二者对治疗反应和预后上有些区别,1998年katzenstein又提出了ipf的新分类,分为4类uip、di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此种包括经典的uip和dip以及既往常提及的aip(或hamman-rich综合征),增加了新近提出的nsip。现把1998年提出的ipf分类中uip、nsip、dip和aip的病理特征总结如下〖2,3〗,见表1。
最近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对ipf的诊断等提出了崭新的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