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评估声称,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患者心肌梗死及因心血管发病死亡的风险增高。虽然有关争论仍在继续,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决定在其说明书中添加黑框以示警告。
有没有既能有效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又安全而价廉的药物?特别是中草药。我们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一直不懈地努力寻找。我们的研究发现,某些中药确实具有“胰岛素增敏剂”样作用,可为人们与糖尿病抗争增添有力武器。
胰岛素增敏剂的利弊
胰岛素抵抗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胰岛素增敏剂自然就成了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宠儿。现在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一类是噻唑烷二酮制剂,另一类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已有较长的历史,它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但能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和减少肝糖的输出,从而降低血糖。噻唑烷二酮制剂应用历史相对较短,代表药物为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不仅降低血糖,还有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但这两类药物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二甲双胍能引起血乳酸的增高,导致腹泻、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症状。对肝脏有一定副作用。肾功能损害或需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禁忌使用。罗格列酮也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还会引起体液的潴留,周围组织水肿,增加体重。在老年人中易导致骨质疏松。罗格列酮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因此能增加身体中脂肪的含量,这又是我们不希望在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发生的。
从理论上讲,胰岛素抵抗是许多疾病的共同土壤,但上述两类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主要还是局限于糖尿病患者。究其原因,其潜在的不良反应是一个因素,例如对脂肪肝患者,如果已发展至脂肪性肝炎、转氨酶增高,需要考虑应用这类药物是否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另一个考虑是用药的经济性,早期胰岛素抵抗主要体现在中心性肥胖,这种情况下服用价格昂贵的胰岛素增敏剂,还要冒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是否值得是必须权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