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外科手术仍然是胃肠道间质瘤的根治手段。但即使经彻底手术切除,胃肠间质瘤复发率仍高达40%~。而复发的部位通常局限于在腹腔或肝脏,再晚期的病人也不会发生肺转移和骨转移,淋巴结转移也非常罕见。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这个肿瘤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回来的还更扎实,有的病人甚至做过多次手术,长出来再切,切出来再长,因此过去有医生开玩笑说“得了这个病,就是开刀开到不能开为止”。
靶向治疗实现个体化
由于胃肠间质瘤对传统的放疗、化疗不敏感,所以过去除了手术以外,医生拿它没办法。但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得间质瘤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
有证据显示,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使50%以上的恶性转移或手术不能切除的间质瘤病人取得明显的疗效。但是,伊马替尼耐药的情况时有发生,有10%—的病人出现原发性耐药,大约半数的病人在服用2—3年后出现耐药。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并不等于病人失去希望。苹果酸舒尼替尼作为替补,在后伊马替尼时代,有的病人服药两年多后依然健在。而目前,胃肠间质瘤在二线治疗之后还有三线跟上,索拉非尼、尼洛替尼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间质瘤进行有效控制。
现在,临床发现对病理标本进行多个靶点的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分析,可以更好地避免伊马替尼耐药情况的发生,病人可以根据检验结果决定采取哪种靶向治疗药物,服用多少剂量。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胃肠间质瘤治疗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