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对于由消渴病并发的痹证和痿证认识很早,如金元时《丹溪心法》一书中就有“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之记载。而明朝的《普济方》中也有“肾消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的论述,并已认识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肾虚导致的。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病因比较复杂,根据中医对该病病因的认识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脾虚肺燥型、气虚营弱型、寒凝血脉型、肝肾阴虚型及痰湿瘀阻型五种类型。在治疗该病时一定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而中医治疗痹症的药物又多为辛温燥烈之品,故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尽量选择药性缓和的药物,使祛邪与扶正治疗并重,以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导致患者气阴更加亏虚。那么,中医如何根据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不同类型辨证施治呢?
脾虚肺燥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痿弱,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皮肤干燥无华,纳呆便溏,咽喉不利或口渴,舌红或淡、苔黄或白而少津,脉细无力。治疗此症宜采取健脾清肺、润燥利湿的原则,可选用清燥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黄芪50克,白术、陈皮、泽泻各20克,人参、茯苓各15克,炙甘草、猪苓、炒神曲、麦冬、当归、生地黄、五味子各10克,升麻7克,黄连、炒黄柏、苍术、柴胡各6克。血虚麻木甚者可加当归、鸡血藤、丹参。肢厥冷痛者可加炮附子、仙灵脾、肉桂。瘀血重者可加牛膝、川芎、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