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外感病因致瘀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其性开泄,易耗伤人体正气,大多与寒、湿、热等邪相兼致病,因而风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肿,本于肾,名曰风水。”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滞,易伤阳气,血脉失其温运,血凝而瘀,正如《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说“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则脉不通。”暑、燥、火其性皆为热,热邪侵袭人体,易迫血妄行,血不归经,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除而为瘀血,同时热邪亦能伤津耗液,津液亏虚,血脉失其濡润而涩滞,血行缓慢,血液黏稠而致瘀。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已指出“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遏气机而伤阳气,阳气失其温运,血脉不利亦可致瘀。
1.2内伤病因致瘀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饮食、劳倦、起居、情志等致脏腑机能紊乱,阴阳气血俱不足,气血耗伤,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行缓慢而为瘀。《灵枢?刺节真邪论》云“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王清任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阴虚则血黏而凝,气机失畅,血行受阻亦可成瘀。饮食不当亦可致瘀,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味篇》亦云“血与咸相得则凝。”这与高盐饮食和血瘀证密切相关的现代研究完全吻合。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行不畅同样可形成瘀血。《灵枢?五变》指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气血逆流……血脉不行。”以上论述均可说明内伤诸因素都能使机体产生血瘀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