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东西是很少的。肉鸡的生产方式,自然也有饱受争议的地方。它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是鸡舍很拥挤,必然导致空气质量很差,排放气体中高浓度的氨对于鸡的眼睛和呼吸道都容易造成损伤。而大量的鸡挤在一起,也容易导致和传染疾病,因此又不得不使用抗生素。现在抗生素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它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争论一直不息。
这些技术上的问题还能通过技术改进来解决,动物福利方面的批判则使问题更加复杂。比如,为了避免鸡之间互相争斗,会剪去它们的尖嘴。因为光吃不动,它们的身体快速生长而鸡腿纤弱,以至于无法承担自身的重量。此外,缺乏运动还影响关节和心脏方面的健康。说得极端一点:肉鸡不是健康的动物,而只是超负荷运转的“鸡肉生产线”。对于“敬畏自然”“尊重动物生命”的动物福利者,这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但,这就是人类面临的现实。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也想吃更多的肉。目前,中国人平均每年消费的鸡肉不到10公斤。相对于二三十年前,是很大的改善了。但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鸡肉的产量差不多还需要增加4倍。按照“传统”的养鸡方式,我们的自然资源如何能够承担呢?
拿“有机”“传统”鸡跟肉鸡“单挑”,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个人,我们当然可以多赚钱,去买生产成本高的“好吃”的鸡肉。如果从全社会的高度来看,不提高鸡肉的生产效率,就只能有一部分人能够吃上。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把问题简化一下:
一个有100人的村子,除了修路、盖房子、种粮食、建游乐场所之外,只能有一小块地的土地用来养鸡了,比如10平方米。按照欧盟的标准,如果养“有机鸡”,一年可以养出20只;养“走地鸡”,一年可以养出60只;养“肉鸡”,一年可以养出1000只以上。如果你是村里的首富,或许有能力把那20只有机鸡全部买下,让其他人看着你吃。但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你是去追求每年只能吃到几块“好吃”的鸡肉呢?还是选择吃10只“味道没那么好”、但是营养没什么差别的肉鸡?
现在的肉鸡生产方式远非完美,甚至可以说从技术到产业都存在许多问题。不过,这些缺陷可能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来逐渐改进。对于消费者,除非满足于儿时每年吃几次鸡肉所得到的那种“幸福”,否则,沉湎于“以前的鸡肉”,跟怀念30年前一辆自行车带来的欣喜,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