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维生素的研究文章,作者提出,服用抗氧化维生素a、e、c和β胡萝卜素,会缩短人的寿命。这一结论马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中外学者的质疑。现在,经常服用各种维生素的人很多,有的老年人服用维生素希望益寿延年;有的中青年工作忙,经常补充好几种维生素。
我们建议,补充维生素,还要两面看。小剂量多品种维生素,有益无害。适当给孩子补充小剂量维生素质疑:在815项研究中,仅根据47篇文章,数据本身就片面这篇文章发表在权威的国际医学杂志上,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种种质疑。但科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事实和证据,而不是权威的名气。
主要的批评是针对作者的研究方法的,这些批评不无道理。作者忽略了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例如,作者共收集到815项人体试验研究,但去除了其中的768篇,仅根据余下的47篇文章得出他的分析:服用抗氧化维生素a、e、c和β胡萝卜素,会缩短人的寿命。对此,批评者指出,作者去除那些没有观察到死亡的研究,仅拿有人死亡的少数研究来分析,就如用个儿高的四川人与个儿低的山东人比高低,然后笼统说四川人比山东人高一样,混淆了个别与一般的事实。在这项研究中,如果将所有研究合并在一起分析,就不会有服用维生素的人死亡率增加的结论。离开生活习惯和膳食背景,孤立讨论某种营养素,会出错从有关维生素安全和功效的争论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启示,离开生活习惯和膳食等背景因素,孤立地讨论某种食物、某种食物成分或某个营养素的有益或有害作用,往往不仅说明不了真实情况,不恰当的解释还会产生许多错误的认识。
营养素补充的第一个目的是满足人体日常的基本营养需要,这必须有均衡的膳食做保证,也就是说要吃好一日三餐。膳食保障健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有营养保健品的定位,仅限于膳食的补充。如果膳食不够合理均衡,所供给的某些营养素就会不足,如出现缺维生素d、缺锌、缺叶酸等营养问题。如果某种营养素在一段时间内吃得太少,体内储存消耗完了,身体就会受到损害。例如,早期维生素a缺乏的人,进入一间黑屋子,要适应很长时间才能看清东西。身体的这种变化,与维生素a的膳食供给水平有直接关系,所以医学家对每种营养素都规定了具体标准,叫做膳食参考摄入量。我们时常听到一些说法,比如中国人钙的摄入水平仅达到标准的一半、中国人不缺磷和铜等等,都是以这个膳食参考摄入量为参照的。
每样营养素都补一点不过量就安全弥补膳食的不足,可利用营养素补充剂如维生素作为辅助。这些营养素补充剂通常不会超过膳食参考摄入量,与我们日常从饮食中摄入的水平很接近,不应存在安全或是副作用的问题。营养补充剂量的设计通常会考虑膳食的供给水平。理想情况是一个人的饮食中,哪种营养素供给不足,就按照缺乏的多少给以相应量的补充。但是,中国人口有13亿,很难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服务,缺什么补什么还只是理想。在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具体缺乏哪种营养素的情况下,更现实的选择是每样营养素都补一点,补充量不超过膳食参考摄入量,如各种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小剂量多品种有益无害。
营养素补充的第二个目的是对预防慢性病的期望,目前学者们的主要争议也正源于此。根据近些年来比较有说服力的研究,维生素e、c、胡萝卜素的补充,都被证明不能降低发生心血管病和肿瘤的风险,而且一些研究还发现,心脏病人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后,死亡率增加。大剂量补充β胡萝卜素,增加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些证据使一些学者认为,没有必要为预防慢性病而服用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不应把在病人和吸烟者身上观察到的现象,推广到健康人。心血管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人体的抗氧化过程可能包含几十、甚至几百个环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只是成百上千个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之一、
补充一两种维生素,只是雾里看花不见花。蔬菜水果中有至少几百种具有抗氧化等作用的植物化学成分,它们的综合因素保护了人体健康。良好生活习惯+适量维生素可能为健康锦上添花学者们的争论仍将继续下去。消费者始终不要忘记的是,要想保健防病,还要考虑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心理和遗传等各方面因素。只有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适量补充维生素,才有可能为健康锦上添花。
而且,这种作用也需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短时间内看到奇效。此外,一些补充维生素可以增强某种功能的说法,忽略了膳食作用于人体机能的复杂过程,不易盲从。中国市场上的非处方药类营养素补充剂的品种非常繁杂,但是合法注册并获得批准的产品所建议的服用量,都在中低水平,目前认为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