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秋季易感受燥邪,至脑脉痹阻,经络不通,清窍蒙闭,因此中老年人中风常在此时高发。一旦发生中风,若抢救及时,中风患者往往能恢复较好。若是病情发展较快,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因此,及时救治和做好康复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中风患者家庭而言,有一些用药及护理误区不得不提。
【专家简介】
周国平,1985年7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中医临床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针灸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学位。历任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实验设备处处长。现任医院针灸康复科,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针灸分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擅长:中风病(脑卒中)的康复与康复。治疗小儿脑瘫、面瘫、颈椎病、骨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腰腿痛、单纯性肥胖、抑郁症以及亚健康调理等。所独创的全经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率达97、8%。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效率达96、7%。
误区一:盲目给中风患者进补人参
专家观点:中风患者进补人参要辩证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此,无论是小疾病,还是大疾病,一般患者身体状况好转之后,家人就会给予适当进补,以帮助其尽快恢复体力。秋季是中老年人中风的高发季节,而人参又是滋补的佳品,因此就有人买来人参,炖汤给中风患者服用。殊不知,人参虽是滋补圣品,用错了也能变成“毒药”。
医院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周国平认为,中医治病要求辨证论治。同一种病,不同的证型,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即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饮食调理也一样,要分型,要辩证。
周国平解释,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风可分为五种证型,即风痰瘀血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前三种中风类型属于实证,只能泄。人参大补,中风患者若服用人参,无疑会加重病症,使身体更燥。因此,这三种类型的中风患者都不适合进补人参。而后两种中风类型不能单纯的运用补法,宜攻补兼施。如气虚血瘀患者,应该益气活血,通经络。肝阳上亢患者,应滋养肝肾,潜阳熄风。如此,才能更好的调理中风。
周国平建议,中风病人是否要食补,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误区二:中风急救必用安宫牛黄丸
专家观点:中风急救不能盲用安宫牛黄丸
除了饮食调理上的误区,周国平还指出了中风患者家庭常犯的一个用药误区——用安宫牛黄丸急救。
周国平认为,安宫牛黄丸药性寒凉,痰热神昏的患者可以服用,但痰热不明显或脾胃虚寒的患者却不适合,用之反而会加重病情。而对于在这些症状,一般人是无法辨明,需要中医辩证处理。
中医认为,中风急性期出现神志昏迷,首先须区别闭证、脱证。闭证属实证,系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据有无热象,又有热闭、寒闭之分。热闭为痰热闭郁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寒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脱证属虚证,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症见神昏,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治疗时,闭证应开窍,热闭宜清热开窍,简称凉开。寒闭宜温通开窍,简称温开。脱证宜益气回阳固脱。安宫牛黄丸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之功效,属于凉开之品,只能适用于热闭。其他证均不能使用。
开窍剂多为芳香药物,其性辛散走窜,久服易伤元气,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同时,周国平还解释,安宫牛黄丸常用于心窍被蒙蔽(神智昏迷)时,作开窍之用。也就是说只有热闭中风,即出现“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歪斜”时,才能服用安宫牛黄丸,其他类型的中风都不是安宫牛黄丸的适应证。比如中风脱证神昏(包括舌苔白腻、寒痰阻窍者)就不宜用安宫牛黄丸,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既然安宫牛黄丸不能用于急救,那么如果家中老人突发中风,应该如何处理?
周国平表示,对于中风患者最好的急救就是赶紧就医,越快越好。周国平建议,老人出现中风后,家人忌慌乱紧张,应该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这样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同时,也不建议家人擅自用药,而是应先让病人侧卧,松开病人衣领,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然后尽快打120,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