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医中药

急性肾炎水肿辨治二则

导读:再拟温肾阳以利其水用真武汤加味附子10g炒白术10g茯苓20g椒目5g生姜5g玉米须20g白茅根30

急性肾炎水肿辨治二则

病案1

顾某,男,14岁,2004年11月20日初诊。由外感引起全身浮肿7天,初起面肿,后及全身,就诊时眼睑肿甚,不能睁眼,腹大如鼓,阴囊肿亮,伴有恶寒无汗,腰痛小便少,苔白滑,脉沉细。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诊断:西医诊断:急性肾炎,中医诊断:水肿(风水相搏)。其病机是外邪袭肺,肺不宣降,水道失调,水液停留溢于肌肤形成水肿。遵“开鬼门,洁净府”法,拟陈修园消水圣愈汤加减治之:麻黄10g,桂枝10g,羌活8g,浮萍10g,茯苓皮15g,炒白术8g,车前子10g,白茅根30g,生姜5g,大枣10g。连服5剂,服后得汗出,小便增多,肿势渐消。再拟温肾阳以利其水,用真武汤加味:附子10g,炒白术10g,茯苓20g,椒目5g,生姜5g,玉米须20g,白茅根30g。连服5剂后,小便得畅,肿势消退,惟见腰痛、无力、形寒、四肢不温。尿检:蛋白(+)、管型(+),此乃属肾阳不足而阴偏盛之候。继用“温肾壮阳,以消阴翳”之则,用桂附地黄丸加减:附子10g,桂枝6g,熟地12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6g,茯苓12g,泽泻10g,黄芪12g。连服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仅有纳差、神疲、乏力等正虚现象。尿检正常,再以香砂六君子丸补气健脾而收功,随访2年未复发。

病案2

林某,男,29岁,2000年2月3日初诊。患者自诉经治3日而愈,约数日后,身面浮肿,日益增剧,伴有鼻衄,胸胁不舒,时有隐痛,胃纳正常,大便自调,无汗,小便少。检体:神清,颜面四肢躯干皆浮肿,肝脾未触及,舌光无苔,脉弦细。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血压150/85mmhg。诊断:肾炎水肿。投消水圣愈汤加味,用药5剂未见其效,随改为“清燥滋肾法”,药用:生地15g,炒栀子10g,玉竹10g,麦冬10g,白芍10g,山药10g,生牡蛎20g(先煎),银花10g,泽泻10g,车前子10g,服药5剂后,小便通,衄血停,肿势渐消,尿检也趋于好转。应用此方服药20剂余,病告痊愈。

体会

病案1证治,先以宣肺,次以温肾,终以健脾,肺气得以通调,脾气得以转输,肾气得以开合,使三焦气化正常,阳气复,正气盛,邪气退而病愈。

病案2初服消水圣愈汤汗之而肿不消,利尿而肿不减,就是未能知常而达变的缘故,后思患者浮肿而伴血衄,胸胁隐痛,舌光少苔,乃是肾水不足,阴虚不能涵木的表现,阴虚而燥伤于肾,肾伤而蒸化开合失司,故小便少,浮肿。欲消其肿,必利其水,欲利其水,必救其肾,欲救其肾,必先滋润以去其燥,故易清燥滋肾法,从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治疗水肿病,一般认为“腰以上肿,当发其汗,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使潴留在体内的水液从小便和汗液因势利导向外排泄而消其肿,是谓之治疗大法。而一般清润滋腻足以壅遏水道的药物,则在所当禁,但通过以上两例水肿病而采用“用病异治”的方法而获效,可见前人治水大法,仅指一般原则,辨证论治才是真谛。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